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輪替,中醫認為世間萬物并非獨立分離,而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相互感應,“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如何順應四時變化,擺脫六淫七情內傷,做到“道器合一”陰平陽秘的境界,中醫來告訴你,每一天每個時辰如何順應天道最養生。
中國人的一天從早上開始,那么我們就從清晨5點大腸經卯時(5:00-7:00)說起,黎明破曉、旭日初升,此時,大腸經最旺,起床后不要急于進行戶外鍛煉,經過一夜,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氧氣含量相對低,戶外陰寒之氣沒有消散,這時可在起床后靜坐一會,喝上一杯蜂蜜水,潤腸通便,放一點舒緩的音樂,按摩一下肚臍,上一次廁所,同時可以做做按摩耳垂,手指梳頭皮,抹前額,輕柔眼眶等運動清醒頭腦,讓人體陽氣隨旭日冉冉初升。
胃經辰時(7:00-9:00)。這個時候是胃經在值班,此時一定要吃早餐,及時補充營養,如果你不吃東西,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餓的時間長了,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膽結石容易發作,飲食上盡量不要吃太辛辣的早餐,可以選擇饅頭、米粥、牛奶、麥片等溫和而又營養的食物,當然餐后按摩下足三里穴位也是不錯的選擇。
脾經巳時(9:00-11:00)。此時脾經最旺,中醫認為脾主肌肉,此時進行晨練,空氣清新,天地一片陽和,通過鍛煉肌肉,便可達到強壯脾胃的效果。當然對于辦公族來說,此時也是上班的要緊時間,久坐不動傷脾,思慮過多傷脾,勞逸結合,在辦公室里抽個5分鐘時間伸展下手腳,扭扭腰身,按摩下三陰交穴位,仰或來2個俯臥撐也是不錯的室內鍛煉方法。
心經午時(11:00-13:00)。午時可以說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辰,“心主神明”,因為這一時段要進行兩項最重要的生命活動,那就是吃午飯和睡午覺。古語云“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道器合一”就是整體平衡,吃午飯以養形(形而下),飯后小憩以養精氣神(形而上),形神皆安,對于調理身體大有裨益,當然吃飯可是要吃飽又要吃好,小憩可不要睡的太長,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小腸經未時(13:00-15:00)。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吸收、泌別清濁。此時可不要再吃東西了,喝點清茶有利于排毒降火。這個點大多數辦公族還在辦公桌前,難免脖子、肩膀酸痛,怎么辦,找到小手指上的后溪穴,在桌子邊上來回磨蹭,不但能緩解酸痛,還能改善小腸的功能。
膀胱經申時(15:00-17:00)。膀胱的功能是儲藏水液和津液,這個時候最不能的就是憋小便,應當多喝水,增加排尿量,這個時間段是人體精力最為旺盛的時間,是工作學習和活動身體的最好時機,尤其是到戶外鍛煉身體,出汗,喝水,排小便正是最適宜的。
腎經酉時(17:00-19:00)。男人以腎為本,腎在此時步入貯藏的階段,這個時候宜休息,忌疲勞工作,該下班下班,不要加班。腎陽虛,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腎虛證,此時若是在清淡的晚餐中加入一些補腎強腰的食療補品,搭上一小杯鎖陽酒,也是不錯的選擇,老年人飯后打下健身的太極拳,按摩足底涌泉穴,此時補腎,事半功倍。
心包經戌時(19:00-21:00)。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有心臟病的患者最好這個時候調養,這個時間點最適宜聊天,散散步,放松平靜,養心安神。沿手臂內側從上到下按摩心包經也是調養的好方法。
三焦經亥時(21:00-23:00)。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備主持諸氣,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時也是一天中承前啟后的關鍵時刻,陰氣極旺將衰,陽氣已盡將生,此時最忌飲茶、喝酒、吃宵夜。
膽經子時(23:00-1:00)。子時為陰氣最重的時刻,之后陰氣漸衰,陽氣漸長,人體此刻最需安靜。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夜生活豐富,經常熬夜睡的晚,很多人只知道“用陽”拼命工作、吃喝玩樂,不知道“養陰”按時睡覺、調養陰血,這樣顛倒陰陽,把生物鐘都打亂了,而睡眠是養陰育陽最好的辦法。中醫養生特別講究睡“子時覺”,此時入睡,晨醒后精氣神俱佳。
肝經丑時(1:00-3:00)。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如果到深夜還沒有好好休息,還在繼續加班熬夜,肝臟還在繼續工作,就會導致代謝失常,容易引發肝病,現在得脂肪肝、肝硬化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體檢一查轉氨酶升高,肝功能受損,就是與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有關。“肝藏血”,“肝主疏泄”,女人以肝為先天,養好肝,肝血充足皮膚自然紅潤,面有光澤,不長斑,因此對于女人來說,柔肝養血是最好的美容之法。
肺經寅時(3:00-5:00)。肺朝百脈,人的全身氣血都流注于肺經,此刻人體需要大量呼吸氧氣,進行深呼吸,所以要求有較深的睡眠。如果寅時人就會醒來、或者咳嗽咳喘,說明體內的氣血虛,那么就要及時養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