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保健養生諺語“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其中“春捂”是告訴人們在初春氣溫急升驟降,天氣忽冷忽熱的“非常”時期,不要急于脫掉棉衣換上春裝,適當的“捂”一下有益身體健康。一般情況下,“春捂”是指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然而,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春分節令都已經過去,“春捂”是否就該結束了呢?
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當溫度高于這個數值時,可以考慮適當脫減衣物,比如日最高溫超過20攝氏度,雖不能像夏季那樣只穿單衣,但也不能還如冬季般將棉衣捂著。其次,還要注意晝夜溫差和室內外溫差,若晝夜溫差超過7-10攝氏度,在早晨和夜晚氣溫較低時應注意防寒保暖。
春季室內外溫差大,尤其是當從溫暖的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屋內,老人、幼兒和病弱者需添衣春捂,謹防受涼致病。最后憑個人自身感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盡相同,對天氣冷熱的耐受度也不同,如果“捂”著沒有咽喉燥熱,身體汗出,可以不必急于換春裝,但如果“捂”出了汗,不慎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受涼。
春季還需注意幾個重點部位的防寒保暖。
風寒之邪容易透過肚子和背部侵入人體,導致胃腸道疾病和引起感冒咳嗽等癥狀,尤其是老弱幼兒可以適當加件背心馬甲,以防腹背受涼。
中醫理論有“寒從腳起”一說,因春日地面溫度較低,雙腳接觸容易受涼感冒,所以平日多搓腳、按摩腳心,以及用熱水泡腳,都對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有益。
多“捂”膝蓋有利于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且中醫稱“膝為筋之府”,而肝又主筋,注意膝蓋的保暖不僅可以增強腿部的運動能力,也有益于肝的保健養生。
女性切忌“要風度不要溫度”,下半身的保暖對女性尤為重要,女性朋友們必須明白痛經將是個長期伴隨左右的問題,只有在每次經期和日常生活中都注意呵護身體,才能為健康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