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檢驗和完善醫院的地震、火災應急預案,提高醫院系統、快速、高效、規范開展對發生地震自然災害、火災時的救援應急能力,2018年1月19日16:00時,鶴慶縣中醫醫院在院內舉行了一次地震、消防演練,共有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等200余人參加。
演練前,醫院領導高度重視,認真部署此項工作。后勤科提前三天將醫院演練通知、既定的應急預案和演練流程下發到全院各科室,要求全院人員參加,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確保演練工作取得實效。
演練步驟如下:16:00時,醫院演練總指揮高海龍院長發出地震警報信號,全體醫務人員立即停止工作,進入緊急避險狀態。
圖為醫院演練總指揮高海龍院長發出地震警報信號
醫護人員及患者立即拿起枕頭、被子、書本等頂到頭上,蹲到墻角、辦公桌下、大廳等不靠窗的安全地方。
圖為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避震
1分30秒主震結束之后,演練總指揮發出“緊急疏散”警報信號,各科室醫務人員迅速組織患者及家屬緊急有序撤離到醫院藍球場避震。各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清查本科患者是否安全疏散,保證所有人員及時疏散。然后向醫院副總指揮張向來匯報疏散情況。副總指揮負責疏散結束后在安全區清點撤出的醫護人員及患者和家屬人數,向總指揮報告人員撤離及傷亡情況。發現有兩名人員未撤離。
圖為醫務人員協助患者及家屬撤離到相對安全的開闊地帶——籃球場,疏散組組長在向演練副指揮張向來匯報人員撤離情況。
演練總指揮吹口哨集合,各地震應急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攜帶擔架及相關急救物品緊急集合,總指揮宣布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排險救援組對災害地點實施緊急排險救援。后勤保障組緊急設立臨時救援場地,并對地震現場進行封鎖。醫療救護組對搜尋、集中撤離到安全地帶的病人按輕、重、危重、死亡人員分別用藍、黃、紅、黑四種顏色進行分類標識,按照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的原則進行緊急救治。其余各工作組也根據各自工作職責開展工作。
圖為排險組緊急排險,解救出廢墟下被壓患者一名,救護組開展急救救護。排險組組長施兆瓊向總指揮報告排險情況。地震演練結束后總指揮總結點評。
地震應急演練結束后緊接著舉行消防應急演練。模擬場景為:排險救援隊在排險過程中發現住院部二樓內科四病室因為地震導致電線短路起火,有一名患者被困。排險救援隊立即電話報告演練總指揮,同時科室義務消防員李松杰拿手提式滅火器先到現場滅火。演練總指揮高海龍院長在接到火情報告后立即對火災現場進行甄別,根據現場火情立即撥打119報警并發布命令啟動醫院消防應急預案。醫院消防安全員陳晉紅立即切斷火場的供電、供氧設施。十一名醫院義務消防員立即趕到集結地點,在統一指揮下到醫院微型消防站裝備好消防員全套設備,手提干粉滅火器趕赴火場滅火,對火災現場殘留人員進行緊急疏散撤離,并在樓梯口設立警戒人員,阻止無關人員上樓。
所有人員安全撤離后,應急疏散組、醫療搶險救護組、排險救援及后勤保障組、紀律檢查組及安全保衛組各組隊員全部到操場列隊,各組組長向演練總指揮報告搶險救援工作情況。總指揮發布演練結束指令,演練過程用時20分鐘。總指揮對演練進行了評估與總結,對做得好的進行了表揚,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提出了改進意見。醫護人員將患者與家屬送回病室,醫院恢復正常工作。
消防應急演練,演練結束后總指揮做總結和點評。
演練的目的是為了備戰。出于對實戰的需求,在地震、消防應急演練結束后還在門診樓左前方的空地上進行了干粉滅火器使用的消防培訓。醫院義務消防員之一的放射科醫生馬志勇對在場人員詳細解說了如何使用干粉滅火器,放射科醫生彭國鋒負責一次次點火,工作人員一個個輪流上前體驗如何使用干粉滅火器將火撲滅,通過實際操作掌握了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滅火器使用方法培訓,大家爭先恐后的參與實踐
參與應急演練的工作人員
此次演練總的來說,地震、火災發生后各工作組能迅速到達,組織疏散、救助有序,加之干粉滅火器的使用培訓,大大提高了醫院應對地震、火災等突發災害發生后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實踐操作處置能力。讓醫護人員和在院患者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達到了演練的預期目的。(方金娥/鶴慶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