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睡,越睡不著,翻來覆去幾個小時,眼看天都快亮了還沒睡著,太難了!”
“總是睡不好覺,外面有風吹草動就會驚醒,還很容易做夢,醒來時比睡前還累。”
......
失眠到底有多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今天帶來張錫純先生的1首7味藥的小方——安魂湯,“安魂”助眠有特效。
原解
安魂湯出自張錫純先生所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心病方中,主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等。方藥由龍眼肉六錢、酸棗仁四錢(炒)、生龍骨五錢、生牡蠣五錢、清半夏三錢、茯苓片三錢、生赭石四錢組成。
張先生解析此方說:“痰飲停于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蓋心,火也,痰飲,水也,水畏火刑,故驚悸至于不寐也。然痰飲停滯于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人心臟氣血恒因思慮而有所傷損。故方中用龍眼肉以補心血,酸棗仁以斂心氣,龍骨、牡蠣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飲,赭石以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于陰,以成瞌睡之功也。”
其又詳細解析藥物說:龍眼肉,味甘氣香,液濃而潤,為心脾要藥。能滋生心血,兼能保和心氣,能滋補脾血,兼能強健脾胃,故能治思慮過度,心脾兩傷,或心虛怔忡,寢不成寐;龍骨性淡微辛,質黏澀,具翕收之力,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又能治心中怔忡;牡蠣味咸而澀,具有鎮安之力;半夏生當夏半,陰陽交換之時,為由陽入陰之候,故能通陰陽和表里,使心中之陽漸漸潛藏于陰,而入夢鄉;茯苓味淡性平,善理脾胃,又善斂心氣之浮越而安魂定魄,兼能瀉心下之水飲以除驚悸,又為心經要藥。
綜上分析可知,張先生創制安魂湯來治療心中氣血虧虛兼有痰飲,所致驚悸不眠證,其組方特點為方中除養心血、安精神、定魂魄之藥外,又佐以化痰消飲之品。
心解
失眠之故,病因繁多。因外感而致者,自然易辨。因內傷而致者,則需細分。
若因胃病而致者,《內經》謂“胃不和則臥不安”,則用半夏秫米湯以為治;若因心脾兩虛而致者,則需用歸脾湯心脾同調;若因心陰虧虛、虛熱內擾而致者,則用天王補心丹或酸棗仁湯滋陰清熱、養血安神;若因痰熱擾心而致者,則應用黃連溫膽湯以為治;若因七情內郁而致者,又宜疏導結合;若因膽怯易驚而致者,又宜安神而定驚。
余如虛證宜補,實證當瀉等,醫圣先賢各有治法,此不贅述。然無論何由,總不離陰陽失調所致,治法自當以調和陰陽為要旨。
張先生所創安魂湯為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有痰飲,導致驚悸不眠而設,方中龍眼肉、炒酸棗仁益心氣、養心血;龍骨、牡蠣安心神、定驚悸;半夏、茯苓化痰消飲;赭石引心陽下行。全方有益氣養血、安神定驚、消痰化飲之功。臨證若用之得當,可收良效。又,方中有赭石一藥,張先生謂可引心陽下行,亦可用牛膝代替。
此方加減法為:心氣虛甚者,酌加紅參、西洋參、太子參;心陰虛甚者,酌加生地黃、麥冬、炒酸棗仁;心血虛甚者,酌選四物湯、丹參;心陽虧虛者,酌加桂枝甘草湯,或酌加附子(注:半夏反附子)。
此外,各種類型的失眠辨證為心中氣血虧虛兼有痰飲所致者,皆可用本方治之。